放暑假了,闲暇与舒适满满地充裕着生活,有时间就坐在沙发上看看书,好不惬意!阅读《开启名师成长新航程》有感
《开启名师成长新航程》这本书是上学期参加名师人选培训时发的,四川师范大学编辑出版的,专作为四川省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人选培训研修材料。
书中字字句句无不具有煽动和鞭策的魅力,文章中提及许多的名师,介绍了他们的教学理念以及成为名师的修炼过程,读完让人产生强烈的差距感,自叹不如,感慨学习有待继续加强。
书中多次提到教师成长阶段:入职适应期——成熟胜任期——高原平台期——成功创造期——退职回归期。这五个阶段在教师成长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时期,许多名师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个阶段没有好好锤炼,都会给我们的成长带来一定的影响,影响人生观,影响价值观,也就影响教学态度和行为。人往往会给自己的不足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说自己运气不好,说别人靠关系。其实,如果大家多看看电视里的求职节目,也许会有所启迪,人只要储备够了,并有能力把自己的才能淋淋尽致的表现出来,大家的眼睛一定是雪亮了,看得清也看得准。大家都爱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可是并非大家都知道什么叫有准备的人,我想:那种每一个阶段都坚持不懈的学习,孜孜不倦的研究,不遗余力的提炼,并积极主动的交流自己的成果,展示自己的成果,接受大家批判性的剖析,最终形成自己的理念和风格并不断超越自己的人才应称得上有准备的人。想想,有多少人做到了,有的人没有心气,有的人没有力气,最终只能默默地看着别人往前走,自己穿着老鞋走着老路,徘徊在自己教育生涯的某个阶段,心态提早期盼达到退职回归期。而真正做到了的,最后就是超越了自己的,定会有别样的收获。
阅读中,我不时的对照自己的成长过程,想起了自己刚刚启蒙的教育生涯——入职适应期。在此,就写写当初的酸醋与稚嫩吧!
记得刚参加工作,我被分到村小,离乡上有10里远,没有时间去买菜,就跟着前辈们学种菜,蔬菜是有季节性的,往往两个星期吃厚皮菜,两个星期吃芋儿,两个星期吃莴笋,两个星期吃土豆……,吃肉那是叫打牙祭。我想,我后来身体弱可能给这个有关阅读《开启名师成长新航程》有感。可是这样的生活并不影响我的工作和学习,我一去学校,校长就安排我教毕业班数学课,原因是刚好那个班的老师调走,又是个烂班,其他的老师没有人愿意接。校长也没有问我擅长什么,不过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我刚好擅长数学。但那仅仅是自己会做数学题,数学成绩好,可是怎么教,那还真不知道。也算是我这个人做事向来认真,二话没说,一开课,就找来上期的期末试卷到班上去摸底去了,当时我就想看看别人说的烂班究竟烂成什么样,现在我明白那叫学情分析,阅读《开启名师成长新航程》有感哈哈!不过那一测试,到真让我膛目结舌,结果在此就不说了,以前的有些文章中我提到过。
奇怪的是,我一点都没有抱怨过,真的,心态很冷静,但行动很积极,我找来请几个年级的数学教科书和教师用书,开始了阅读、比较、分析、找我要给学生补救的所有知识,现在我明白这叫钻研教材,根据学情研究教法。哈哈,那时我真不知道这些概念。上完一个月,我想应该看看学生的情况了,于是我就出了一套题,题量不多,但完全能概括一个月来的知识点的运用的题,一个一个的抄在黑板上,进行了考试,现在叫月考,哈哈!结果虽然不令我满意,但我看到了希望,我坚信我的做法是对的。
第二个月,是学校教学研讨活动,学校安排我要上公开课,有老师神秘地告诉我:“你刚来,又没有关系,他们肯定会整你的,你要注意一点。”听到这话,我真想哭,但我没有哭,我想我反正没有办法,没有人能帮我,整就整嘛,就是上个课嘛,没得啥子的。哈哈,还是很单纯吧!于是我开始认真研究,我也曾想知道他们是怎么上课的,可是一个月来,我从来没有听过他们的数学课,不是我不爱学习,是他们不要我听,我没有办法,思量再三,决定不管他们怎样上,采取自己的套路整,该死就死吧。
我清楚的记得公开课的教学例题是三步思维的工程应用题,但如果就一步一步的给学生讲,学生基础差,不一定能完全掌握。我清晰的记得,通过分析,我把这个例题分解了,用了一个一步思维的应用题,一个两步思维应用题,最后一个本节课的三步思维例题,我把三个题分别按顺序板书在黑板上,用报纸把它们遮住,上课的时候一个一个的解决,由易到难,这样一分解,学生完全明白,最后的例题我根本就没有怎么讲,学生自己就会思维了,所有的练习题都全对,课堂上学生显得那么轻松。可是听课的老师却皱着眉头,他们后来也没有评课,不知是本来这种研讨就是走走形式呢,还是觉得我的课实在上得太烂了。后来我还是去请教了一个本校德高望重的老数学老师,他告诉我:“你这种上法完全要不得,怎么会不讲例题而去分析前两个以前学过的题,还是应该好好讲例题,这节课你就讲完这个例题就不错了,有点难。”我说我这样分解了就不难呀,学生不是都会做那些练习题吗?他看了我一眼,说了句:“你自己想吧。”我知道我瓜了,没有尊重他的经验,得罪他的。但我觉得我的方法分解了难度,让差生都会做了,这样不好吗?也没有想太多,以后的教学我基本上都是这样步步为营,我的信念就是:只要整得学生都会做题就是对的。
有趣的是因为我上的是毕业班,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个班的底子,校长和教导主任一看到我就要求我利用放学时间给学生补课,可是我没有补一次,为此校长和主任都对我有看法,认为我太懒,没有事业心,没有责任感。也有好心的人提醒我,领导有看法了。但我还是没有补课,我认为学生当天该掌握的知识都掌握了,为什么还有补呢?补什么呢?不知道!所以就没有补。校长看到一放学,学生就都背着书包一溜烟的跑回家了,心理就很不痛快。阅读《开启名师成长新航程》有感
说到补课,我没有把学生放学了整班留下来补,可是我在课堂上是补了的,而且非常重视补,可以说是大补,想想学生基础那么差,而数学知识的链接性、思维的逻辑性是那么的强,不大补能行吗?往往放学以后除了做的饭,或洗点衣服,我的时间全用在了学习、备课、改作业。改作业时间很少,学生有一点错就是“×”,然后必须重做,直到正确为止。学生了解我的习惯,也就细心了许多。更多的是在备课上下足了功夫,寻找知识的前后联系,抓住关键的东西,做好每个环节的铺垫,书上的每一个题要不要做,怎么做,我都要研究的。现在知道这叫深钻教材,精选练习题。想想,这怎么不叫补课呢?不仅考虑给学生补课,也是给自己补课。
到了全面复习的阶段,我把五六年级所有的知识点梳理了个遍,每个知识点的题型都研究了个遍,然后归类,每个类型写下几个典型题,抄给学生练习,做到人人过关,由于六年级是我自己教的,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五年级的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牵涉到的也都有补缺,所以,复习起来困难也不算太大。综合复习结束,又开始针对性复习,最后进行提高复习,这样三轮下来,我越来越放松了。阅读《开启名师成长新航程》有感
时间也过得真快,眼看快要毕业考试了,校长又要求我补课,说我:“你平时不补,到了这时你还不补。别人其他老师教毕业班的时候是天天扎在教室里给学生补课。你就那么能干,保证学生能考好?”可是我不敢给校长说我的学生都掌握得很好,我怕学生万一没有考好,到时候不把我骂惨。但我还是觉得上课时间学生完成了任务就不用补课,也就笑笑了之。校长看到我这么不求上进,后来也没有再提补课的事情。
嘿嘿阅读《开启名师成长新航程》有感,可是我这时候却有点心慌了,我的学生可是第一次参加考试呢!心里很忐忑,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带着学生走了10里路到了乡中心校参加毕业考试……考完了,学生纷纷围着我说答案,通过交流,知道学生都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但我没有把握,不知道别的学校会高到什么程度。试卷是统阅的,名次出来的时候,校长是第一个看到,看到他脸笑得给花似的,我就放心了,他告诉我:“你考了第三名,没想到。”旁人也在赞美说看不出来。当时我不知道第三名意味着什么,后来,才知道是那个村小前所未有的。呵呵,不谦虚的说,那时的心里不仅仅是放心哦,那一刹那,悄悄的有一点点小小的自豪感的耶。学校没有表扬,更没有奖励,要是放在现在,估计奖金还可观哦,嘿嘿!放假了,各自回家了,一切归于平静,我的教育生涯的头一年就这样过去了。
在回过头来看看,书中是这样写入职适应期的:“入职适应期阶段是每一个名师成长所不可跨越的。这一阶段教师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由师范生向教师的角色转变,二是教学知识向教学能力的转变。我们认为,这在名师成长的全部历程中是最主要和最关键的阶段。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有了好的起点,就有了发展的好势头,有了好势头,就有了勇气和自信。万事开头难,只有跨过了这一步,才会有顺利的发展。”
看起来,我似乎有好的开头,但我的入职适应期并不顺利,交了两年数学后,又换成教语文了,让我蒙了阅读《开启名师成长新航程》有感许多年,到现在我仍然觉得语文不好驾驭,哎,这可能要成为我教育人生的心结了。也好,压力就是动力,知道现在我一直没有停止过对语文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要成为名师,不容易,要储备的东西太多,要付出的东西太多。但,既然走到了教书这条路,就不要怕坎坷和荆棘,做一个有心人,就一定会有所收获的,能成名师固然好,但不一定非要是名师,一个为了学生成长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求真务实的老师就好!阅读《开启名师成长新航程》有感阅读《开启名师成长新航程》有感